看完这本书已经有些日子了,这本也是我为数不多一口气连着看完的。刚刚上班的一两周,每天晚上回家就捧着这本书滋滋有味地看着。左灯爱情主线的甜蜜、抑郁症发作时的无奈、病友大爷大妈们的八卦;朋友的不解、亲人的不弃;感动的、揪心的、愤恨的、难过的、难忘的,太多的感触,只是,只是我的思维和文字都不能很好地表达那些书传达给我的感受。于是很多时候就摘抄其中有感触的句子。
后来觉得,书中的文字是作者的表达,是大家都能够看到的。既然我要写,还是应该以自己的感受为主。于是我合上了书,凭着感受写一写。
这本书的话,粗略的感受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相似。但角度不同,高铭以第二人称的角度极其客观地还原了我们可以看到的视角。左灯则是亲自患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患病期间的点点滴滴。虽然”精神病“不同于”抑郁症“,但故事的场景都在精神病院,我觉得这两种情况还是有些联系的。
1. 我们只是生病了
我们常常将“精神病”这个词作贬义用法,将那些自己未曾想要理解的人视作异类。我们会认为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无法理解,会觉得抑郁症患者之所以抑郁只是因为受挫太少受挫能力太弱。“我们不是想太多,只是生病了”。书的扉页上这样写着。我也并非故作善良地像个没事人一样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来谴责一些什么。我只是在看的过程中,非常有共鸣,即使我清楚地知道我应该还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程度。
“我常常因为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绝望,然后萌生‘我这一辈子一定是过不好了’的想法。”
“那时候的我,真的,经常突然地,就像放弃了。”
“一旦知道了真正的我是怎样的人,他们就会离开我。”
……
可能我也有抑郁症的倾向,这些想法也是我很多时候的真实写照。所以更能明白左灯所说的,他们真的只是生病了,就想感冒一样,有的人天生免疫力不好,只要感冒就要去打针,而有的人感冒只需要熬个几天就好了。生病而已,何必歧视。
2.生死
抑郁症逃不开讲生死,书中也多次提到了“死”。“病区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自杀故事。”“所以很多人手腕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伤痕。”并不是说他们看淡生死,或者对自己亲人的感受置之不顾。恰恰要反过来看,自己的生死或许没有什么,对于亲人的感受都置之不顾了,真的是出了一些问题的。
书中的第三章记录了左灯自己计划的离开方式:
“……
“每个经过我身边的人,看我一眼,心里疑惑着:‘怎么这么大白天地在这里睡觉?’然后不在意地走开了。
“谁又知道其实我已经死了呢?”
3.爱情线
买书之前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是左灯在精神病院中短短的一段时间内竟然被表白了三次!最后真的还成功收获了一位家属!可甜死我了。
最开始表白的是一位学弟,中途掰弯了一位同性病友,最后在出院之际竟然美满了。从一年前在豆瓣上试读这本书,其实就能从文字中体会到一些左灯的性格,是多么乐观,多么好玩的一个小女孩呀。在慢慢细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真的能够感受到她这样的性格,真的特别喜欢这样的女孩,看到最后作者的美满自己当然也很满足。
4.电休克
关于电休克,应该是我头一次了解到的一种治疗手段。之前可能在其他地方听说过类似的概念,但都没有印象或者认为是假的。就比如爱4里面曾小贤使用的电疗。
电休克居然真的是一种极其奏效的治疗手段。只是,我对这样的治疗手段抱有一丝不解和怀疑。这种治疗本身应该对身体是没有啥副作用的,其最终的效果是忘却。
“‘我为什么进院’这个问题,小浣熊(作者病友)已经问了我三遍了,连自己最喜欢的明星的名字,她也一并忘记了。”
我并没有觉得忘却不好,甚至现在都会觉得以后要真的得了老年痴呆得有多好,啥事都忘记了,多好。但对于抑郁症患者,啥啥都忘记了,真的对他们来说是好的治疗方式吗。我不确定。我也不能从某种什么专业角度去看待。可能,我只是出于一个旁观者的心酸吧。
5.家人朋友
朋友不解,家人不弃。这大概是发生在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身上的故事。家人的不弃自是不必说,家人无私的付出是一直持续发生的事情,在这种时候当然能够无限体现出来。
关于朋友的不解,我看着其实挺难受的。
这种状态我感同身受。我不知道怎么去说,我并不能很好地认同,但可能也需要尽量去理解每个人对生活不同的理解。尽管可能真的并没有感同身受这种情况。
6.奶奶
奶奶走的那年是07年,对于当时发生的一切已经模糊了,甚至当时的我就没有记住什么。当时的我们,我,我爸我妈以及那些亲戚们,都没有意识到奶奶那是抑郁症。在这十三年不同的人回顾当年的故事中,我终于慢慢意识到奶奶那个时候应该是抑郁症了。可能包括当时洗胃的医生都没有意识到那是抑郁症。
关于十三年前的事情,我仅有的记忆之一是奶奶在厢房里吐了之后拿白酒除都除不掉丑丑的味道。还有就是奶奶葬礼上道士极有韵律的哼唱,吹唢呐的师傅总是不爱摆弄,当时是有些失望的。
奶奶自杀了两次,第一次是喝毒药,喝完在厢房里吐了。带去洗胃之后有过了几天,奶奶在自己的房间了自缢。这些年,所有人都说现在日子过得这么这么好了,奶奶当年不应该,但我总在心底隐隐说着不快乐的活着、不被理解地活着相较于所谓的物质上的好过真的不值一提吗?看完书之后觉得吧,奶奶当时只是生病了,好像并不是非要选择离开。
7.耐心等一等
本书故事的结尾说:“我想,故事里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明白了:人们经历的痛苦和它带来的意义,原来是有时差的,有时需要耐心地等一等,答案才能被慢慢揭晓。”
左灯最后出院了,虽然她余生将会一直和Mario(左灯给这只黑狗取的名字)共处了。我也相信她在精神病院里找到的“家属”会跟她一起与Mario和谐相处的。
8.哈
很难想象,这本讲抑郁症的书,我满书都写上了“哈”,真的觉得左灯超好玩的。
摘抄
现在只觉得,人生在世,真是众生皆苦。
因为我自己也哭。
我低声道:“雪花是自由的。而我不是。”
抑郁症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我常常因为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绝望,然后萌生“我这一辈子一定是过不好了”的想法。
所以那个时候,每一个黑暗无边的白天到来时,我都告诉自己:活到晚上,至少活到晚上,活到晚上,一切都好了。
每个经过我身边的人,看我一眼,心里疑惑着:“怎么大白天地在这里睡觉?”然后就不在意地走开了。
谁又知道其实我已经死了呢?
偶尔会有人问:“今天几号了?”“今天星期几?”“现在几点了?”
另一个人就会回答:“这有区别吗?”
的确,一点也没有区别。直到今天,我也不清楚我进来几天了。
无所谓。不重要。
慢慢流逝,慢慢变老,慢慢腐朽,慢慢没落道尽头。
我懒得起床泡脚,就窝在被窝里搓一搓。
我妈紧张地过来问我是不是脚不舒服。
我说:“我是苍蝇,我在搓脚”。
我“哈哈哈、嘿嘿嘿、嘻嘻嘻”地笑着,心里却想着:“好想去死啊!”
我们相互拉扯着,互相回应着,互相体恤着,互相折磨着,反反复复地说着:“这种话不能说的!这种话不能说的!”
但是说真的,普天下,谁会真的想伤害自己呢?或者说,谁真的愿意受到伤害呢?
因为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种事。
对于这里的病人来说,生命是具体的、可触摸的、被细心守护的、被共同瞻仰的。正因为游走在生死边缘,所以对于生命的存在,我们都特别敏感。